查看完整版本: 淺談台灣茶葉
頁: [1]

aco2812 發表於 2011-2-19 06:44 PM

淺談台灣茶葉

台灣烏龍茶係屬於半發酵,外觀為半球形的茶品,有別文山包種的條狀茶品。因烏龍茶外觀為半球形的形體,故在製茶的過程中,較北部包種茶多了一道揉捻的程序。品茗烏龍茶優劣時,應著重氣香、味甘、水色的均衡。 相傳台灣烏龍茶的由來,係於清鹹豐年間鹿谷鄉民林鳳池到福建省參加科舉鄉試時。於回程時帶回數株福建烏龍茶茶苗,幾經傳承發展而來。 在清、民之初,台灣茶葉之主流,一直由北部的包種茶所獨霸。而鹿谷鄉所產的烏龍茶,一直處旁支末流的地位,附合留存於台灣茶市中。直到國民六十時代,拜蔣經國先生愛民的風潮所賜。當年蔣經國先生,到鹿谷鄉親訪民情時,喝到當時產於鹿谷凍頂村、鳳凰村的烏龍茶時讚譽有加,並命名為凍頂烏龍茶,鹿谷鄉所產的烏龍茶在當時總統的背書、推薦、及當時政府大力鼓吹,加上民眾的唱和下,鹿谷烏龍茶逐漸擺脫台灣茶葉市的配角位;隨之竄起一躍成為茶葉的主流地位。  凍頂烏龍茶從民國六十年代發跡,不但在台灣茶葉市場引領風騷,更啟動全民喝茶的風氣,讓當時只存在貴族生活圈的喝茶時尚,能在平民生活圈裡滋長、蔓延,喝茶已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休閒。然而在民國七十年代台灣的喝茶文化又起波瀾,烏龍茶霸主地位,開始產生動搖,因當時台灣茶葉改良場培育出金萱、翠玉等新的品種,民間也發現四季春之新品種,其中金萱茶的茶水中有一股淡淡的牛奶香, 又掀起茶品上的風潮,從此台灣茶葉的主流,就由烏龍茶及金萱茶兩雄並存的局面,至今此一局面乃未有改變。  鹿谷式的烏龍茶,在蔣經國的加持政府的推動、民眾的唱和,加上經濟起飛的推波等天時、地利、人和有利條件的匯合,喝茶文化進入了平民生活,更融入平民的日常生活中。有客來訪,以茶相迎;朋友相聚,以茶助興;苦悶沉思,以茶解憂提思。從此之後喝茶的習慣不但融入民眾的生活,更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然而喝茶習慣的養成之後,其後龐大利益,也讓一些唯利是圖的投機客將台灣的茶葉引領至兩個對比的極端,以高山茶為訴求,讓消費者的口味越來越挑,越來越鑽,所以茶葉市場中有一群高山味的追茶族,他們已不屑中低海拔的茶味,且對高山味要求越來越重。因此,本應生長以中低海拔的茶樹,現在已經爬上梨山、大禹嶺的山顛,如果此風不減,不久的將來,茶樹可能會爬上玉山的山頂。有高山茶可喝,是喝茶族之福?難道喝茶只是感官享受而已嗎?那茶道的精神只是一只無謂的傳說嗎?那喝茶文化中,根本就無所謂的人文素養嗎?高山茶的質,當然會比中低海拔的茶葉來的好,然高山茶且可能是生態環境的殺手,因為它生長之地,本應留給森林大樹、留給野生動物、留給後代子孫, 然為了滿足一部人的口慾之快,趕走野生動物,砍掉樹木,留給子孫的卻是光禿禿的一片山頭,那高山茶您喝的下嗎?所以喝高山茶,猶如在啃食留給後代子孫的老本,真的不可不察。又,高山茶為保留高山味,製茶中過程採取淡處理、輕發酵。也因此茶葉要產生質的蛻變機會幾乎微乎其微,然喝中低海拔的茶葉,猶如在尋寶,能有尋獲瑰寶的驚奇與讚嘆,它的感官享受絕不亞於高山茶,更有人文素養,且兼具環保概念。又,那些唯利是圖的茶葉掮客,在近年來大量進口越南等國家的茶葉,以冒充或參雜台灣茶葉在市場販賣,從中套取暴利,或許消費者還不知你所喝的茶,有盡半數是產自越南,您之所以不知,是因為奸商,以越南茶冒充為台灣茶,或是在台灣茶中滲入三成至五成的越南茶,也以台灣茶賣給你,果真如此,你買的服氣嗎?果真如此,你喝的安心嗎?越南地處熱帶雨林氣候,高溫且潮溼正是病蟲害最易滋生的環境,農藥施用量必是既高且頻繁,越南茶葉的農藥殘留比例必高,且越戰時的落葉劑疑慮未除,在種種的疑慮下,您喝的安心嗎?南越的茶葉雖用台灣的茶樹苗,其製茶的技術也是以台灣的技術所製成,所以越南茶的外觀與台灣茶是不從辨識,其外觀或許還會更優於台灣茶,然在茶質方面卻有天壤之別。因茶樹的原生地係在中國雲南的思茅一帶,其緯度與台灣相近,因此台灣的氣候合於茶樹的原始生成環境。又台灣烏龍茶從清鹹豐年間渡海來台,已逾百年以上的歷史,且台灣烏龍茶製茶技術是經過百年以上演進而成,其製作的方法已經與中國式的製茶方法有別。所以台灣烏龍茶,在台灣優良的氣候,加上特別的製作技術,造就台灣烏龍茶的優越,兩者缺一不可。越南茶葉雖有台灣茶的製作技術,卻沒有台灣的優越氣候環境。所以雖然有台灣茶的外觀,絕對不可能有台灣茶的茶質。也就說「橘生於南,逾淮只為枳」與「東施效顰」更能說明,越南茶葉只能有台灣茶的外表,絕對沒有台灣茶的精髓。如果您下次遇到,某地的高山春茶只賣幾百塊,或其價格與你所認知的茶價有明顯落差時,或是茶葉泡出來的茶沒有茶味或茶味不順口時,那必定是越南茶葉,或滲有越南茶葉的台灣茶,而那種行為,是詐欺行為,是騙子的行為,那你願意讓人當成傻子或呆子來耍弄嗎?烏龍式的茶品,係半球狀的半發酵茶,因有揉捻的過程,所以茶質的優劣,須以茶香、甘醇度及水色等的整體配合,而茶的香氣,有茶菁香(台語稱ㄏㄨㄥˊ)與發酵香。茶菁香,有帶有茶菁味的香與沒有茶菁味的香;其差別在於前者採輕養菁、極輕發酵,因茶菁味尚未完全除去,茶氣的香味中就留有茶菁味,而後者也採輕養菁、淡發酵,其程度僅以達除去茶菁味程度而已,故茶氣中只香(ㄏㄨㄥˊ),沒有茶菁味。發酵香則有茶氣香、花香。茶香係發酵過程較前兩者稍微重些,而花香則更重之。然發酵香如果能將發酵程度掌握精確時,則其香氣或花香可滲透茶水中,而茶水就含有香味或花香味,可藉由喉嚨感受。茶的甘可分為苦、甘、醇甘及回甘;苦係茶水帶苦味,由苦味轉為甘(俗稱帶苦);甘,係茶水並不會苦的甘;醇甘,係茶水帶有甜味的甘,故茶水軟且秀氣(兩者俗稱底),回甘(俗稱喉韻),茶水經喉嚨後,經過一些時候,喉嚨會生出濃烈的甘味。好茶須有香,且底要好,回甘(喉韻)要好,且喝後兩頰靠近喉頭的地方,能不斷的有唾液產生,而喝起來要有厚實感,且帶有膠質的黏度。...<div class='locked'><em>瀏覽完整內容,請先 <a href='member.php?mod=register'>註冊</a> 或 <a href='javascript:;' onclick="lsSubmit()">登入會員</a></em></div><div></div>

doubleclick 發表於 2011-2-20 01:32 AM

拜讀後  
覺得好有深度的文章

喝茶  還是找信得過的良心店家
頁: [1]